欢迎访问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企业面试“难题”难不倒谁 刁钻古怪却反映公司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07-01-17阅读次数:6335

企业面试“难题”难不倒谁    刁钻古怪却反映公司核心价值
《中国青年报》2007-01-16    实习生 邢佰英
    
求职面试遭遇“难题怪题”
    “如果你去拜访一位朋友,他以为你随身带的礼品是要送给他的,但其实不是这样。这时你该怎么向你的朋友解释?”2006年刚刚工作的周为伟,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005年参加完一家公司的专业面试后,考官冷不丁地笑着向他发问。
    那时在山东工商学院上学的周为伟刚升入大四,却已明显地感受到笼罩在周围的就业压力:室友都在忙着赶场笔试、面试,考官嘴里稀奇古怪的问题也成了“夜谈”的一大重点。
    考官的发问,让周为伟始料不及,愣了一下才回答,大意是很礼貌地向朋友解释,请朋友先将礼品代为保管一下。他回忆道,自己的回答不太流畅,只看到考官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最终周为伟没有通过那次面试。他至今也不知道,自己落选是单纯因为这个问题没答好,还是自己先前的表现就不够出色。
    后来,周为伟又参加了烟台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面试,这一次他同样没能摸清经理发问的“真正意图”。因为应聘的是营销部,公司经理问他:“你希望自己工作后,几年之内能够拥有10万元以上的资产?”周为伟觉得也不能说大话,想了一下就说:“三五年吧。”
    结果经理并不满意,他说我希望你的回答是一年之内,我问这个问题就是想看你的抱负有多大,有没有胆识、魄力。
    周为伟叹息自己的“谦虚”用错了地方。这家公司是私营企业,年轻的经理就是大学毕业后凭自己能力、毅力,白手起家干起来的,自然也想招聘到一样有抱负的毕业生。
    “原来不同的企业都有各自的‘性格’,面试前可一定要摸透。”遭遇了种种面试“难题怪题”之后,周为伟跟室友一起总结出这条经验教训。
    而华东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张平就幸运得多,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面试时“答题答到了主管心窝里”。
    在面试的最后一关,企业主管涉及了“待遇”这一“敏感”问题:“你怎样看待公司的薪资待遇?”
    张平不紧不慢地回答:“我觉得在一个好公司工作,员工没必要考虑待遇问题,只要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追求上进就行了,这也是一个称职的员工应该做的。”主管听后大喜,当即拍着张平的肩膀说:“就凭你这句话,公司留下你了!”就这样,张平顺利进入这家中国的“通信业巨头”公司工作。
    当然,张平知道,自己应聘成功并非只因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这个“圆满”的回答无疑让主管下定了要他的决心。
考官问的并非“问题”本身
    每年校园招聘会上,知名外企总会成为经管类毕业生追逐的热点,但这些外企的面试环节之多、面试题目之难也是有目共睹的。每年的众多面试者中,只有极少数的佼佼者能笑到最后。尤其是宝洁、微软等著名企业,更是“怪题”常出,让很多同学望而却步。
    2005年10月份,天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徐晨过五关斩六将,成为该校唯一一个拿到宝洁公司OFFER(意向书)的应届毕业生,被同学奉为学校的“神话”。
    这个健谈的年轻人仔细回忆了宝洁的面试经历,足足为期一个半月,他感觉整个过程中,所谓的“难题”都是变相在考验自己能否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应,这也是他感觉到最有挑战的地方。
    “宝洁的笔试中有很多智力测试题,有的还很有难度。”徐晨说,有数学题、阅读理解题、图表分析题等,例如计算水流速度、据一组数据分析产品销售走势、经济增长率等,题量很大,60分钟内完成55道题,考查应聘者的模糊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徐晨平时做事就干净利落,他觉得自己这一性格特点成为了优势。
    “进入面试后,很多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涉及面也广,往往没什么标准答案。”徐晨介绍说,考官会让你谈谈自己在校园里参加了哪些活动,举例说明是怎么体现自己的领导才能的。
    “别看问题常见,想答好可不容易。考官会环环相扣地追问,并让你尽量多、尽量详细地举例子,所以回答就要非常有条理、有说服力。”徐晨后来分析,这肯定是考官在侧面考查应聘者的诚信度,以及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现在在花旗银行工作的陈晓在面试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如“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想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工作”等,都是从侧面了解应聘者的性格、品质和能力。
    陈晓印象最深的是一道高难度的三阶方程题目,考查应聘者计算推理能力,她当时没能答上来。虽然觉得被录的希望不大,但面试结束后,她还是不甘心地跑到考官那里,虚心问了题目的答案和解法,考官耐心地告诉了她。
    让陈晓惊喜的是,自己被录用了!后来她才知道考官对自己面试表现的评价:“虽然问题没有回答出来,但事后能主动寻找答案的做法也很值得赞赏。”如今,当年并非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她已是公司的高级测试工程师。
    “回答的对不对是一个方面,关键是怎么回答,回答的技巧和态度,况且很多开放性的问题本就无所谓对错。”陈晓这样总结。
难题的背后——企业价值观
    网上有人总结了宝洁面试八大经典问题,中英文版本都广为流传,如“请描述你在很短时间内做出一个决定的过程和结果”等,而“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也曾是微软的经典“怪题”。很多同学一面在精心准备,一面也会对出这样的难题是否有考查的必要,是否真能有效选拔出优秀人才提出质疑。
    “其实,宝洁的面试题无一不透露了宝洁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有主人翁意识、有领导才干、诚信、自强好胜。”进入宝洁工作后,徐晨才逐渐明白面试官的“苦心”,他发现面试时考查的那些素质几乎都是工作中所必需的。
    徐晨此前还参加过百事可乐、创维、万科等8家大型企业的面试,对企业面试模式轻车熟路的他发现,很多大企业虽要人很少,但每年还是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来高校招聘,可谓“用心良苦”,只为了能够招到符合公司需求、对企业文化理念有认同感的理想员工。
    刚工作时,徐晨惊讶地发现,自己所在的“客户生意发展”部的同事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都开朗健谈、能快速适应新环境、热情迎接挑战,自己来到这里也会有很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一到其他部门,又感觉到是另一种风格,如“人力资源部”的员工们都显得亲切、稳重大方、逻辑严密。
    徐晨明白,通过颇有难度的面试车轮战,宝洁确实招到了公司需要的人。
    彭先生是上海一家药品开发有限公司的部门主任,2006年11月初特意到北大、清华和北理工招毕业生,他对专业知识扎实、沟通力强、外语好的毕业生很感兴趣。
    提到面试,彭先生说除了专业知识,多少也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因为即使是理工科的学生,公司也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工作态度、个人品行甚至性格偏向,看学生的价值观是否与公司的价值观相契合。
被应聘者误读了的“难题”
    两年前,新闻专业的毕业生黄涛曾应聘盛大软件公司的网络编辑职位,他清楚地记得那道将自己难倒的题目,考官问:“很多家长都痛恨网络游戏毒害青少年,公司新推出了一款游戏软件,请问你怎么能说服孩子家长,并成功地向他们推销游戏?”
    黄涛努力地边想边说。说了一大堆后,考官告诉他,他很善于表达自己,但是整个过程中都没有抓住问题核心,一直在外围兜圈子。黄涛回忆说,考官的评价的确很到位,他连自己都没能说服。
    这类题目都被应聘者归入“难题怪题”,临近毕业,急于就业的同学也普遍存在着对“难题”的恐惧心理。
    这类题目究竟是否算“难题”?很多人的看法不同。徐晨说,除了IT业的招聘面试可能会问一些刁钻的智力题外,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故意出“难题”刁难应聘者。
    两年后,黄涛成为上海某服装杂志社的客户总监,2006年5月,他也到高校去招聘,当年被“难题”考倒的他,面试时也经常会找一些所谓的“难题”考别人。
    “如电脑操作中常用的一个技巧,实际很简单,但很多人答不上来,说明他并不够细心。”黄涛说,微软的经典问题“上海的地铁有多长”曾难倒了大批应聘者,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题,这能反映一个人的洞察力如何,是否能体察入微。
    黄涛曾问一个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应聘者,如果你的部门主管是位“80后”,你打算怎么跟他相处?结果该应聘者答不上来。黄涛自己就是1980年出生的,他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考查意义,当然,他明白,这样的问题很可能也被应聘者列入“难题”黑名单。
    “从应聘者到招聘者的转变,让我感觉到面试的核心所在,考官绝不是要故意难倒你,而是千方百计地通过问题看到你深层次的优缺点或性格特点,确定你究竟是否适合公司需求。”黄涛说,自己在面试应聘者时,每个问题都是精心构思的,除了听答案外,还很注意捕捉应聘者的眼神动作,因为这能反映他们的处事经验、心理甚至性格。
考官希望考出应聘者本色
    黄涛回忆自己参加盛大公司面试时,因为总体表现不错,盛大准备录用他,当时考官询问了薪资要求,黄涛没有回避,坦言3000元以上可以考虑。尽管这个标准对一个本科生来说偏高了,但考官并没一口回绝,而是说,年轻人希望高薪并不过分,但你要向我证明,你的能力值得公司为你支付这么多的报酬。
    很多同学为顺利通过公司面试,在回答问题时,尤其是在一些行为面试、压力面试时,会刻意按考官的喜好来回答问题,如本来好静的同学极力表现得很开朗外向,喜欢独自工作的人硬是装作团队精神很强,擅长执行而不是决策的同学却说自己的领导能力如何如何受人赞赏……
    身为面试官的彭先生对这类现象深有体会,他认为,毕业生没有必要故意“讨考官欢心”,因为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这都渗透在面试问题里面,如果不能通过,说明学生不适合该公司的需要,即使通过“伪装”侥幸被录用,也可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
    “面试中,诚信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容易弄巧成拙。”徐晨认为,有的时候,应聘者一些言不由衷的回答,都能被自己潜意识的表情动作推翻,公司更希望毕业生在面试中展现本色。
    “求职面试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在选择你,你同时也在选择企业。”黄涛觉得,很多优秀毕业生在求职上屡屡受挫,有时并非自己能力的原因,只是双方在很多方面都不适合而已。
    北京一家汽车网络公司在招聘时,其CEO常抱怨,每月能收到近千份毕业生简历,却连一个满意的人才都难寻。
    黄涛觉得这种事情并不奇怪,因为企业面试时,都希望能招聘到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心态性格上都最大程度适应公司需求的人,但实际上并不容易,“所以,表面上面试题目越出越难,毕业生疲于应付,成功率却不高,这种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对待求职面试,徐晨建议,每个人都对自己要有清晰定位和理性评价,对公司也要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平和的心态展现本色,追求适合自己的,而不是盲目跟风或勉强自己。
 
“难题”选编
 
    问题一:上海的地铁一共有多长?
    问题二:你现在喝水的纸杯,用20美元卖出去,有多少种办法?
    问题三:价值15000元的产品你看错了价格只卖了1500元,怎么在不得罪客户的情况下讨回来?
    问题四:如果你有无限的时间和经济来源,你会怎样使用它们呢?
    问题五:告诉我一些有关你自己的但在你的简历上又没有反映出来的东西。
    问题六:出了问题时先开会讨论问题出在哪里还是先解决问题再开会?为什么?
    问题七:如果PPFU(大中华区总裁的简称)在电梯里面遇见你,要你做一分钟的面试汇报,你会怎么讲?(中英文)
    问题八:为什么离开前公司?
    问题九:如果你来经营这家公司,你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问题十: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给你一份工作,你将会怎么做?(邢佰英)
分享到:
关闭